2022-06-09 21:57:01 信息編號:K219921 瀏覽次數:1074
蟹爪蘭雖然不是蘭科,但是作為仙人掌科的它因為開花量豐富,花色鮮艷而受花友喜愛,它的花朵盛開時,覺得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也是蠻可愛的。
雖然蟹爪蘭現在已經成為“大眾”花,但是在養護過程中,養護不當,也會發生各種問題,就比如我們今天要討論的花后莖片萎蔫的現象,你們有遇到過嗎?正常情況下,即便是花后,蟹爪蘭的莖片也不會萎蔫,但是花后出現莖片萎蔫的現象,顯然不正常,根據多年的養護經驗,我覺得可能存在以下4個原因:澆水不當,導致莖片萎蔫當蟹爪蘭的莖片在花后出現萎蔫現象時,首先要檢查盆土的濕度狀態,是否澆水太多或者盆土太過于干燥,而引起蟹爪蘭的莖片萎蔫,失去生機。
在養護蟹爪蘭的幾年中,我也是遇到過蟹爪蘭盆土太濕而造成的爛根,也因為盆土過于干燥,導致整個植株的莖片發紅,而且變薄、萎蔫,毫無生機可言。
蟹爪蘭有一定的耐旱性,也怕積水,所以,在選擇種植土壤時,一定要選擇疏松、排水性好的土壤,以免澆水之后排水性差,盆土過于濕潤,造成根系腐爛。
蟹爪蘭澆水可以見干見濕,夏季溫度高的時候,水分蒸發快,通過給莖片噴霧的形式增加濕度,也可以降低溫度,但是不宜在陽光直射時噴霧,以免溫度升高,灼傷葉片。
冬季室內栽培時,通風環境有限,適當延長澆水周期。
花期的時候,讓土壤處于微濕狀態即可,避免盆土太干或者太濕,引起落蕾落花。
露養時,托盤中不能有積水,以免爛根。
補救措施:當蟹爪蘭的盆土過于干燥時,可以采取浸盆的方式,讓根系吸飽水分,葉片會慢慢恢復生機,變得飽滿起來。
當蟹爪蘭的盆土過于濕潤時,增加通風環境,翻動盆土表面的土壤,利于水分散發,或者給盆土打洞,用吸水紙吸收水分。
如果剛好蟹爪蘭要更換盆土時,重新換土更好,也能順便檢查一下根系的狀況,及時補救。
缺少養分,導致蟹爪蘭莖片萎蔫養過蟹爪蘭的花友都知道,蟹爪蘭的花量大,觀賞期長,所以在開花的過程中,會耗費很多養分,如果在花前沒有補充足夠的養分,在開花的過程中不但可能會造成落蕾、落花,還容易出現葉片萎蔫的現象。
因為蟹爪蘭在花期的時候,為了延長觀賞期,盡量不施肥,所以要在種植土壤和花前下“功夫”:配置肥沃的土壤,補充足夠的養分。
蟹爪蘭喜歡微酸性土壤,我平時喜歡用松針腐葉土來種植,既肥沃,又疏松透氣性好,用來種植蟹爪蘭比普通的營養土要更好。
如果家里有腐熟的羊糞肥、雞糞肥或者腐熟餅肥,可以在盆底鋪一些,當做基底肥,不過要注意不要太多,而且不要讓蟹爪蘭的根系直接接觸基底肥,會燒根。
在蟹爪蘭萌發新莖片的過程中,我基本上每半個月都會在澆水的時候,稀釋肥液,灌澆根系,促進生長。
到了夏季高溫期的時候,只澆水不施肥。
當蟹爪蘭的莖片上剛冒出花苞的時候,要補充磷鉀肥,磷酸二氫鉀或者某多多2號都可以,促進開花,也增艷花色。
所以,有肥沃的土壤,合理地施肥,蟹爪蘭的莖片肥厚有光澤,即便是開花后,也不會出現萎蔫,失去生機的現象。
不過,出現莖片萎蔫,如果是因為缺少養分引起的,還可以補救。
補救措施:蟹爪蘭的土壤干燥之后,將肥液稀釋之后,采用浸盆的方式,讓根系充分吸收養分,慢慢恢復生機。
注意肥液濃度要低哦,避免發生肥害!陽光暴曬,會導致莖片萎蔫我家有一盆蟹爪蘭,去年夏天的時候被老太太扔在露天陽臺上,沒有做任何保護措施,剛開始的時候,莖片萎蔫,耷拉在花盆上,澆水也無濟于事。
后來過了一段時間,再去看的時候,蟹爪蘭的莖片居然又鮮活了,就一直擺放在那個地方直到秋天,蟹爪蘭適應了環境,不但活了下來,而且莖片肥厚,討人喜歡。
所以,如果蟹爪蘭從室內養護環境突然搬到室外養護,卻沒有任何遮陰措施的情況下,受到陽光直射,也會造成植株的莖片出現萎蔫,失去生機。
其實,很多花友都覺得蟹爪蘭不宜擺放在強光直射的地方養護,經過去年的養護經歷,我覺得蟹爪蘭的適應能力很強,只要適應了某個環境,它都能頑強的生存下來。
當然,寒冷的環境除外。
不過,給蟹爪蘭改變新環境,尤其是從室內到室外露養,蟹爪蘭都會有一段時間的不適應,表現出莖片萎蔫、莖片發紅等現象。
3月初的時候,鄰居把蟹爪蘭搬到室外露養,我看到的時候,整個植株莖片耷拉,莖片發白,過了幾天再看時,又搬到室內去了。
春天溫度雖然回升了,但是蟹爪蘭不耐寒,白天太陽直射,早晚溫差大,直接讓蟹爪蘭面臨“冰火”兩重天的境遇,造成莖片萎蔫、耷拉。
補救措施:春天氣溫回升到15℃以上時,給蟹爪蘭增加光照,或者露養時,先適當遮陰,讓蟹爪蘭適應環境,并且要保持足夠的水分,以免水分不足,導致莖片缺少水分而萎蔫。
蟹爪蘭進入半休眠狀態,莖片會萎蔫蟹爪蘭的花期基本在春季結束,進入半休眠或者休眠狀態,植株的莖片會出現萎蔫、耷拉的現象,這屬于正?,F象,不必驚慌。
在蟹爪蘭處于休眠期的時候,需要控制澆水,讓土壤處于微干狀態即可,避免盆土太濕造成爛根。
等到莖片恢復正常之后,增加澆水量。
蟹爪蘭的莖片萎蔫,失去生機,可能是以上4個影響因素造成,可以根據植株的狀況,進行排查 ,區分對待!
免責聲明: 凡注明來源本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歡迎轉載,注明出處。非本網作品均來自互聯網,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022-07-26 18:14
2022-06-09 22:38
2022-06-09 22:38
2022-06-09 22:19
2022-06-09 22:19
2022-06-09 22:19
2022-06-09 22:19
2022-06-09 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