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nput id="hqici"></input><input id="hqici"><output id="hqici"></output></input>
    2. <input id="hqici"></input>

      1. <var id="hqici"></var>

        1. 環保信息

          東華能源持續加碼氫能產業鏈,未來5年預計投資超千億元打造零碳產業園

          2022-11-03 09:50:50  信息編號:K225772  瀏覽次數:64

          近日,東華能源(002221.SZ)交出2022年三季報成績單,業績持續下滑不免讓投資者失望。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東華能源“增收不增利”,其中歸屬凈利潤同比下滑84.48%,第三季度歸屬凈利潤則暴跌九成。對于凈利潤下滑,東華能源歸結為疫 情影響下游工廠開工率不足、終端需求下降以及原材料價格上漲所致。



          業績下滑背后有跡可尋。鈦媒體APP注意到,液化石油氣作為東華能源的重要收入板塊,近年來收入規模持續下降,且多項業務毛利率持續下滑,其中液化石油氣今年上半年的毛利率僅為0.41%。






          有著業績壓力的東華能源,在“雙碳”背景下,持續不斷加碼氫能產業鏈。前不久與中核集團簽約合作共同推進高溫氣冷堆項目,未來5年內預計投資超千億元共同打造零碳產業園。被看重的氫能產業鏈未來能否成為第二增長極則需要時間的驗證。



          終端需求下降等因素致“增收不增利”



          東華能源三季報“增收不增利”。具體來看,東華能源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的營業收入約220.09億元,同比增長2.58%;對應實現歸屬凈利潤約1.59億元,同比下降84.48%,當期對應實現的扣非后凈利潤約1.24億元,同比下降87.21%。拆分單個季度,東華能源今年第三季度實現的營業收入約68.17億元,同比下降5.27%;對應實現的歸屬凈利潤約1261.9萬元,同比下降94.37%。






          對于凈利潤下降的原因,東華能源表示,一方面受疫 情影響下游工廠開工率不足、終端需求下降,另一方面受俄烏戰爭影響原材料價格上漲所致。



          東華能源成立于1996年,公司2008年在深交所上市。據東華能源介紹,自成立以來,東華能源一直專注于烷烴資源的進口和深加工,致力于將國際優質烷烴資源與中國廣大的市場需求相結合,依托中東油田伴生氣和北美頁巖氣的優質烷烴資源,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國內最好的聚丙烯新材料和氫能源的生產商。



          鈦媒體APP注意到,自2018年東華能源的營業收入規模達到489.4億元的高點之后,2019-2021年的營業收入規模連續下降萎縮。至2021年,東華能源的營業收入縮減至263.7億元。



          對比過往財務數據發現,液化石油氣作為東華能源的重要收入板塊,近年來收入規模持續下降。例如,2019年東華能源液化石油氣的營業收入為359.52億元,該業務收入占到當期營業收入的比重達77.84%;2020年、2021年這一板塊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06.32億元、158億元,占當期的營業比重分別為70.94%、59.93%。2022年中報,東華能源的液化石油氣收入為74.62億元,同比下降20.79%,占比降至50%以下。






          根據東華能源2022年中報顯示,液化石油氣收入下滑外,丙烯的收入也同比下滑。另一方面,聚丙烯、氫氣等副產氣同比大幅增長,但由于這兩項業務收入占比并不高,因此很難形成對營收規模的拉力。



          值得一提的是,東華能源已經連續5個報告期歸屬凈利潤連續下滑,這背后與毛利率下滑不無關系。鈦媒體APP注意到,東華能源相關業務的毛利率持續走低。聚丙烯、丙烯以及液化石油氣今年上半年的毛利率分別為4.95%、6.32%以及0.41%,分別同比下降20.04%、18.24%以及1.58%。而在2020年之時,聚丙烯、丙烯以及液化石油氣三個板塊的毛利率分別為28.13%、19.86%、1.03%。






          千億打造零碳產業園,投資能力受考驗



          在液化石油氣業務收入下滑、毛利率走低,東華能源急需新的業務發力點。



          2021年年報中,東華能源曾提到,從2011年起,公司瞄準丙烷脫氫制丙烯(簡稱PDH)項目,向生產制造業轉型。PDH就是通過催化反應將丙烷(C3H8)中的兩個氫分離出來,生產丙烯(C3H6)和氫氣。一套60萬噸的PDH每年能耗為21.5萬噸標煤,副產的氫氣2.5萬噸,按照能效比折算,相當于16.3萬噸標煤。公司的PDH采用電驅動技術,特別是茂名地區70%的電力來源于水電,從這個意義上說,公司的氫氣屬于“綠氫”。



          “雙碳”背景下,氫能綜合利用受到政策支持,相關產業規劃加速落地。據統計,廣東、北京、河南、浙江、陜西等20余個?。▍^、市)出臺了氫能產業發展相關政策。國際氫能委員會預測,到2050年,氫能將減少60億噸二氧化碳排放,創造2.5萬億美元的市場價值,在全球能源消費中所占比重可達到18%,成為全球能源結構戰略轉型的重要方向。



          鈦媒體APP注意到,目前東華能源的氫能源業務逐步貢獻收入。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前三季度,東華能源的氫氣等副產氣實現營收分別為1.49億元、2.62億元以及2.83億元。



          東華能源也不斷在氫能產業鏈上加碼。東華能源披露公告稱,公司與中核集團于2022年9月6日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協議有效期為10年,到期后經雙方協商,可延期或另行簽訂新的合作協議。合作內容顯示,雙方共同推進高溫氣冷堆項目,未來五年內預計投資超千億元,共同打造零碳產業園。通過對高溫蒸汽的梯次利用,保障“東華茂名輕烴產業園”蒸汽、電力、制冷乃至氫能的清潔化供應。共同按照綠色能源重塑石化產業升級路徑,打造高溫氣冷堆與石化產業耦合的新發展理念樣板工程,助力園區的高分子材料、特性材料和氫能產業具備世界級核心競爭力。合同還約定,為有效深化戰略合作,雙方將積極推動中核集團或其成員單位成為東華能源的戰略投資者(占股比例5%-15%),委派董事參與東華能源董事會的管理,打造“央企+民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典范。



          雙方合作可謂速度。在披露2022年三季報的同日,東華能源公告稱,擬與中國核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核電”)共同出資設立“中核東華茂名綠能有限公司”(暫定名,具體以工商核準注冊名稱為準,簡稱“茂名綠能”),公司擬出資24500萬元,持有茂名綠能49%的股權。



          盡管前景不錯,但需要投入的資金也不是小數目。截至2022年9月末,東華能源賬上的貨幣資金僅有79.8億元,同時由于受疫 情影響銷售回款較緩慢及原材料價格上漲、采購貨物支付的現金增加所致,今年前三季度東華能源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較去年同期減少10.71億元,下降234.37%。



          可見,相比起近千億的投資,這點貨幣資金可謂杯水車薪,是否具備投資能力?在披露上述《戰略合作協議》后,深交所就向東華能源下發關注函,要求公司說明高溫氣冷堆項目的投資主體、具體投資計劃,公司及交易對方是否履行相應的審議程序,并結合公司貨幣資金情況說明公司是否具備相應的投資能力;該項目投資是否存在不確定性,如是,進行充分風險提示。



          東華能源在回復函中僅稱,“茂名高溫氣冷堆項目,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為主要投資方,公司量力參與(具體參與金額尚未確定),項目正在有序推進中。該項目與東華能源早已公告正在建設的400億化工產業(公告編號2019-088,主要內容為利用乙烷、丙烷、丁烷資源發展綠色化工和氫能產業)耦合,共同打造首個超千億級的零碳產業園。茂名高溫氣冷堆項目不會對公司一年內財務狀況造成重大影響,項目審批正在進行當中,存在不確定性風險?!?



          值得一提的是,10月17日下午,東吳基金原專戶投資總監劉浩宇在個人微信朋友圈發布動態,宣布將加盟東華能源負責氫能事業部,擔任氫能事業部總經理一職主攻第四代核能高溫氣冷堆核能制氫的研發、試驗、產業化。據悉,今年3月至5月,劉浩宇作為東吳基金代表,相繼調研了東華能源、中泰股份、洪濤股份等多家氫能源產業鏈相關上市公司。其中,3月28日調研東華能源,涉及氫能未來的戰略定位和盈利貢獻預期等問題。劉浩宇直言,正是此次調研東華能源,讓他決定投身實體經濟。劉浩宇的加入究竟能否助力東華能源氫能事業作為第二增長曲線,有待時間驗證。



          延伸閱讀:



          全球氫能發展趨勢與挑戰


          隨著氫能在全球減排戰略布局中的地位日益凸顯,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紛紛制定氫能發展政策,積極探索氫氣制備、儲運、加注及應用的全產業鏈技術路線,氫能也成為我國“雙碳”戰略的重要抓手,各地圍繞氫能發展,積極推動氫能技術創新和應用。



          我國成全球氫能產業發展“新勢力”



          20世紀70年代,美國提出了“氫經濟”概念,是最早將氫能納入能源戰略的國家。同期,日本也開始了氫燃料電池技術探索,并在1978年取代美國成為專利申請量最多的國家。20世紀70年代末,韓國和歐洲逐漸注重氫能發展,專利申請數量不斷增加。到了80年代中期,我國開始出現氫能專利申請,并保持低速增長。



          從2000年開始,全球氫能產業進入快速發展期,各國陸續發布氫能相關戰略和計劃:日本開展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示范項目,美國出臺國家氫能發展戰略等。其間,我國的專利申請量始終保持整體上漲態勢,從2016年起,呈現爆發式增長,年均增速超過20%。至2020年,我國氫能專利年申請量已達到全球專利總量的62.3%,已成為美、日、韓等國氫能領域主要的目標市場,現有專利中有22.1%來自海外申請人。



          我國氫能發展面臨的挑戰



          綠色制氫不足、應用場景單一情況凸顯



          我國上游氫能專利申請量占比明顯高于全球水平,其中氫氣制備領域占比最高,但受技術條件限制,“綠氫”占比較低。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電解水制氫產量僅占1%左右。大規模推動氫能產業發展,將導致“灰氫”規??焖贁U張,不利于我國“雙碳”目標的實現。此外,氫能應用場景單一,也無法實現大量氫能的充分利用。



          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不顯著,創新成果主要停留在高校



          在全球氫能專利申請人排名中,企業申請人占據主導地位。國外大都是由企業產出氫能專利,并將其轉化為創新研發成果。比如,日本豐田擁有的專利超過2.4萬項,且能生產出單次加氫行駛里程超過1000公里的氫能源汽車Mira。



          從我國專利受理情況看,我國前10名申請人中有8家是高校院所,包括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清華大學、浙江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梢?,我國氫能技術創新成果還主要停留在高校,企業沒能充分發揮創新主體作用。



          海外專利布局不足,本土市場面臨內外雙重壓力



          日本專利量超過6萬件,并十分重視海外市場布局,在海外申請的專利量位居全球榜首。美國、韓國等國十分重視海外專利布局,我國雖然是氫能專利申請量第二大國,但專利布局主要集中在國內,海外布局嚴重不足,海外申請的專利量僅755件,占比1.63%。這樣的情形很可能致使我國企業拓展國際市場時卷入侵權糾紛并承受巨大損失。



          目前,我國氫能產業已進入高速發展期,部分地區知識產權保護機制建立不及時,可能導致專利相關的不正當競爭出現,不利于氫能市場的良好發展。同時,各國積極在我國氫能市場進行專利布局,日本、美國、韓國、歐洲在我國布局的專利量分別占到各自海外專利總量的26.5%、27.0%、25.0%。發達國家和地區通過專利提前布局來鞏固行業壟斷地位,意在壓制我國氫能產業發展并瓜分市場。






          啟示及建議



          推動應用導向的氫能產業布局目前,各地方政 府發展氫能產業熱情高漲,紛紛出臺支持政策,但大多都集中在交通領域,存在重復建設和無序競爭的風險。為此,一是推動各地方政 府依托知識產權保護中心、信息中心,圍繞氫能應用場景,結合本地資源稟賦,開展專利導航分析,收集和統計氫能專利、市場信息,明確氫能產業與傳統行業的協同互補關系,精準匹配有發展前景的氫能應用場景,確定配套的上下游技術環節。二是加快建立和完善氫能制、存、運方面的設備技術、檢測和安全標準等,促進發電、建筑、工業等領域氫能多元應用的市場機制形成,發掘氫能的“補充”價值。



          強化氫能產業知識產權的國際保護



          我國創新主體基本集中在高校院所,與企業相比缺乏專利保護與明確的國際專利戰略布局意識。為了強化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提出以下三點建議:



          一是鼓勵高校院所、企業和行業協會建立氫能產業技術聯盟,引入市場化的知識產權服務機構,提升創新主體對專利可行性、侵權風險等評估能力,促進創新主體間的專利許可、轉讓等。二是鼓勵企業對國外氫能重要技術方向進行持續跟蹤和監測,了解海外專利國際布局與技術創新方向,有效規避知識產權壁壘。三是依托各地知識產權中心,協助企業與國外專利中介服務資源建立對接渠道,支持企業申請并獲取國外專利授權。



          充分發揮企業作為創新主體的作用



          我國氫能產業中企業創新主體的作用發揮不充分,部分關鍵零部件、材料依靠進口,關鍵組件制備工藝與國外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



          為充分發揮企業創新動力,提出以下三點建議:一是圍繞氫能產業綠色制氫技術、催化劑、雙極板和密封件等短板領域,設立國家重點技術研發科技專項,鼓勵企業加大國際科技合作力度。二是依托龍頭企業整合行業優質創新資源,促進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創新研究成果產權化和產業化。三是大力推進中小企業參與氫能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研發,促進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


          免責聲明: 凡注明來源本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歡迎轉載,注明出處。非本網作品均來自互聯網,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相關資訊

          電腦版|導航

          環保設備網 版權所有 ©2017

          陇川县| 新平| 克拉玛依市| 岱山县| 华亭县| 东明县| 桑日县| 集贤县| 新沂市| 宝应县| 张家港市| 潮安县| 卢龙县| 北川| 鹤峰县| 海门市| 深水埗区| 交口县| 休宁县| 嘉定区| 安康市| 新昌县| 嘉祥县| 剑阁县| 曲麻莱县| 耿马| 蒲江县| 青川县| 安陆市| 札达县| 大竹县| 德清县| 凤凰县| 桐庐县| 会东县| 克拉玛依市| 和平区| 吉木萨尔县|